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团学工作 >> 杏林书香 >> 正文 返回首页  
“杏林书香”名师导读之好书推荐第六期

发布时间:2015-12-11 来源:学工办-陈鑫 阅读:

作者简介
    余华,男,1960年4月3日出生于浙江杭州,祖籍山东高唐,后来随当医生的父亲华自治、母亲余佩文(父母的姓,是余华名字的来源)迁居海盐县,现代作家。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长篇小说《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响的十部作品”,其作品已被翻译成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荷兰文、韩文、日文等在国外出版。1998年,《活着》荣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最高奖项,余华也因这部小说于2004年3月荣获法兰西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2005年获得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并入选香港《亚洲周刊》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百年百强”。现就职于杭州文联。
内容简介
    本作品讲述一个人一生的故事,这是一个历尽世间沧桑和磨难老人的人生感言,是一幕演绎人生苦难经历的戏剧。小说的叙述者“我”在年轻时获得了一个游手好闲的职业——去乡间收集民间歌谣。在夏天刚刚来到的季节,遇到那位名叫福贵的老人,听他讲述了自己坎坷的人生经历: 地主少爷福贵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穷困之中福贵因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过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哑巴。谁知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家珍因患有软骨病而干不了重活;儿子因与县长夫人血型相同,为救县长夫人抽血过多而亡;女儿凤霞与队长介绍的城里的偏头二喜喜结良缘,产下一男婴后,因大出血死在手术台上;而凤霞死后三个月家珍也相继去世;二喜是搬运工,因吊车出了差错,被两排水泥板夹死;外孙苦根便随福贵回到乡下,生活十分艰难,就连豆子都很难吃上,福贵心疼便给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却因吃豆子撑死……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
精彩书评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人越惧怕死亡,人就活的越怯懦,而坚强乐观是对死亡的超越,人因为孤独而痛苦,又因痛苦而孤独,在冥冥中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互为因果。余华的《活着》讲述的一种悲惨人生,书的题目起得好,它不是题名为“悲惨人生”,而叫“活着”,简单之中沉重与积极乐观并存,包含着一种重压之下喘息的思想空间。
    《活着》并不是一个故事由头至尾地记叙下来,它是通过书中开头出现的作者“我”,从城市去乡间收集民间歌谣,遇到一个老人徐福贵,听他讲的自己的故事。富贵的故事也是用第一人称叙述,与书中作者自己用的第一人称形成两重视角,一种是读者的视角,一种是作者的,不断地从故事中走出来,穿插一些现实中的福贵,还有作者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作者这样安排,具有很大的记叙空间,更加丰富了故事的内涵,同时也给予了读者更为开阔的视野。小说的主体部分是由福贵自身的故事构成的。在福贵人生的中间几十年生活中,他的父亲、母亲,还有儿子有庆,女儿凤霞、妻子家珍、女婿二喜、孙子苦根都先后相继离他而去,最后人世间只剩下他孤苦伶仃一个人,陪伴他的只有自己当初从屠夫刀下以高价买回来的一头老牛。其间几十年的生活中演绎出来的悲欢离合,令人痛惜。
经典语录
    1、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2、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
    3、一个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么也活不了。
    4、为什么丑恶的事物总是在身边,而美好的事物却远在海角。换句话说,人的友爱和同情往往只是作为情绪来到,而相反的事实则是伸手便可触及。
    5、家珍的脑袋就低下来去看凤霞,那双眼睛定定的,像是快从眼眶里突出来了。我是怎么也想不到家珍会是这么一付样子,她一颗泪水都没掉出来,只是看着凤霞,手在凤霞脸上和头发上摸着。 
    6、人啊,活着时受了再多的苦,到了快死的时候也会想个法子来宽慰自己。
    7、坐在我对面的这位老人,用这样的语气谈论着十多年前死去的妻子,使我内心涌上一股难言的温情,仿佛是一片青草在风中摇曳,我看到宁静在遥远处波动。
    8、福贵的眼睛里流出了奇妙的神色,我分不清是悲凉,还是欣慰。他的目光从我头发上飘过去,往远处看了看,然后说。 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在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老人唱道: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9、人类无法忍受太多的真实。
    10、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


 
地址:河南省焦作市解放中路142号
版权所有 © 2019 河南理工大学医学院 校ICP备03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