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团学工作 >> 杏林书香 >> 正文 返回首页  
“杏林书香”名师导读之好书推荐第八十期——《瓦尔登湖》

发布时间:2022-03-07 来源:刘明珠 阅读:

【内容简介】
    梭罗远离尘嚣,他想在自然的安谧中寻找一种本真的生存状态,寻求一种更诗意的生活。《瓦尔登湖》一书,详细地记录了作家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的日常生活状态以及所思所想,他在小木屋旁开荒种地,春种秋收,自给自足。他是一个自然之子,他崇尚自然,与自然交朋友,与湖水、森林和飞鸟对话,在林中观察动物和植物,在船上吹笛,在湖边钓鱼,晚上,在小木屋中记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他追求精神生活,关注灵魂的成长,他骄傲地宣称:每个人都是自己王国的国王,与这个王国相比,沙皇帝国也不过是一个卑微小国,犹如冰天雪地中的小雪团。梭罗以他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人们所追求的大部分奢侈品,大部分的所谓生活的舒适,非但没有必要,而且对人类进步大有妨碍。
【作者简介】
    亨利·戴维·梭罗,美国作家、哲学家,超验主义代表人物,也是一位废奴主义及自然主义者,曾任职土地勘测员。毕业于哈佛大学,曾协助爱默生编辑评论季刊《日晷》。写有许多政论,反对美国与墨西哥的战争,一生支持废奴运动,他到处演讲倡导废奴,并抨击逃亡奴隶法。其思想深受爱默生影响,提倡回归本心,亲近自然。梭罗一生共创作了二十多部一流的散文集,被称为自然随笔的创始者,其文简练有力,朴实自然,富有思想性,在美国19世纪散文中独树一帜。而《瓦尔登湖》在美国文学中被公认为最受读者欢迎的非虚构作品。
【精彩书评】
    时至今日,依然有必要再读《瓦尔登湖》。夜深,当我们的心情逐渐平静,更能体会到书中是语语惊人,字字闪光。《瓦尔登湖》能引领人进入一个澄明、恬美、素雅的世界;它是心灵的一方净土,在那里,我们将摆脱世俗的困扰,领会精神的自由。《瓦尔登湖》这本书的思想是崇尚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风光,内容丰厚,意义深远,语言生动,意境深邃,就像是一个智慧的老人,闪现哲理灵光,又有高山流水那样的境界。思想的深刻性,是书中最能触动我的一点。
    对于生命,我们有上千种的方式去尝试、测定。就像过圆心的直线有无数条一样,生活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人们赞美而认为成功的生活只有一种,我们为什么要以贬低其他生活方式的代价来夸大这一种呢?因此梭罗到林中去,他希望谨慎地生活,只面对生活的基本事实。在瓦尔登湖中,梭罗的世界是静谧的天堂,不会有太多的来客,但会有小动物们的光临。    
    梭罗只身一人的生活其实也是为给商业化的美国做一个另一种选择的探索,他自己称之为实验,并做出了奉献青春和生命的准备。他目睹着生养他的康科德城正在被膨胀的商业吞噬着环境,目睹着亲爱故乡以及祖国朴实的人们正在被商业化掏空了人性,他觉得再也不能熟视无睹了。于是他痛心疾首的来到山林,他卑微的想用自己的一把斧子,用他的劳动,证明没有商业化人也是可以生活的很好并与此同时如婴孩般的呵护我们可怜的环境。他坚持计算着收入和支出,捡拾木棍和果子,并用自己的双手敲打出了那间举世名闻的木屋。他每天在林子里游荡,和大松树交谈,与绿苔藓作揖,偶尔也会有路过但不肯和他打招呼的小松鼠,而他并不会把小家伙的无礼放在心上。瓦尔登湖明亮的湖水时常映照着潍坐在湖边的梭罗,他的心静极了。晨间会有大片雾气飘过小屋,而梭罗在这之前就出门“远行”了,只留那雾寂寞的笼着那间小屋。

    春天开始,历经了夏天、秋天和冬天,又以春天结束,这正是一个生命的轮回,终点又是起点,生命开始复苏。整个《瓦尔登湖》记录着自我在微观宇宙历程中的经历。如果梭罗仅仅给我们留下一部一个男人在林中生活的记载,或者说他仅仅退隐到森林之中,在那儿记载着他对社会的抱怨。甚至说,如果他想把这两者都合到一本书里,那么《瓦尔登湖》就不会有这一百年的生命。正像一切所进展的一样,梭罗记下了人跟自然的关系,人在社会中的困境和人希望提高自然生命开始复苏。人在社会中的困境和人希望提高自然的关系。人在社会中的困境和人希望提高自我精神的习性。连他自己恐怕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他一会儿为自我辩护,一会儿充满了喜悦、自由、奔放、创造出了一个独特的思考……但重要的是,他让人们在饥饿的一天不断从他那里汲以营养。

    梭罗对超验主义身体力行,《瓦尔登湖》就是他这一思想的体现,它是一部蕴含了深刻哲理的散文。细细读过《瓦尔登湖》的人都有体会,他是在探求怎样实实在在的生活,怎样体验与经历有意义的生活,为自己,也为他的同胞,还有当时与如今的我们。
    《瓦尔登湖》在美国文学中被公认为是最受读者欢迎的非虚构作品。但正如何怀宏先生在所作序言里说到的一样:“它的读者虽然比较固定,但始终不会很多,而这些读者大概也是心底深处寂寞的人,而就连这些寂寞的人大概也只有在寂寞的时候读它才悟出深味。” 这就是《瓦尔登湖》。这本书也许并不会在中国太受欢迎,但它会有稳定的读者,而且是发自内心的喜爱这本书,在夜深人静时捧着它,像是找回生命最本真的意义。

 

 
地址:河南省焦作市解放中路142号
版权所有 © 2019 河南理工大学医学院 校ICP备03250